以虛擬原鄉輔助原住民族地理知識教學

研習目的

1.認識自發性地理資訊、2.瞭解如何以自發性地理資訊輔助教學、3.學習虛擬實境技術、4.思考以虛擬原鄉輔助地理知識教學之可行性

主辦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原住民族教育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

科技部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推動辦公室
原住民課程發展協作中心   臺東中心

研習對象

民族實驗學校 : 教師、教材開發人員;國民中、小學 教師、民族教師、高中職教師等。限30名,額滿後以資格審核及抽籤為篩選,以國民中小學教師、高中職教師為優先,如仍超過名額則公開抽籤。

研習時間 2021年4月21日

研習場地國立臺東大學  臺東校區-教學大樓T103教室(暫訂)  (950台東縣台東市中華路一段684號)

研習費用全程免費

研習內容:(如下)

課程時間2021年4月21日   下午  14:00~16:00
課程主題以虛擬原鄉輔助原住民族地理知識教學
課程師資

王聖鐸 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課程概要Michael Goodchild 在2007年提出自發性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GI)的概念,認為地理資訊將不僅是專家學者透過專業的軟硬體才能蒐集、處理、分析、展示,未來越來越多未經訓練的素人,只要透過隨手可得的運算裝置,就能自動自發地產製地理資訊,裨益整個社會大眾。本次演講將由Google Map談起,介紹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空間資訊(GeoSpatial Information);接著以開放街圖(OpenStreetMap, OSM)為例,說明群眾製圖(Crowd-Sourcing Mapping)或協同製圖(Collaborative Mapping)如何改變了地圖的權力結構;最後以「人、山川、海洋-原住民族環境知識匯聚平臺」(http://iknowledge.tw)來說明如何藉由自發性地理資訊系統來保存、匯聚、傳遞原住民族的傳統環境知識。本團隊由自發性地理資訊出發,提出「虛擬原鄉(Virtual Tribe)」的概念,希望讓已經搬離原生部落的都會原住民,可以透過沉浸式虛擬實境(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技術,重回原生部落,聽到耆老用族語傳遞的知識,看到耆老在部落的親身示範。虛擬原鄉是透過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進行航空攝影測量,並利用全景相機拍攝360°全景影像,建置擬真的虛擬實境三維模型。並將前述「人、山川、海洋-原住民族環境知識匯聚平臺」所匯聚之地理知識融入三維模型之中,以最貼近原住民族人學習的方式,傳授給年輕族人。
自備器材紙筆、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