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科學與數學教育研討會
2019「多元族群教育與文化回應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ultiethnic Education and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 Taiwan, 2019

研討會主題呼應國際教育趨勢,及國內教育政策,從多元族群學生的學習特質與需求,論述文化回應教學對於學習者在學習及生涯發展的助益,特辦理本次研討會。希冀透過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於本次主題之多元族群教育議題與文化回應教學之實務經驗發表,激發國內的在地觀點與全球化的各地觀點,能有對話與檢視之機會,以創發新的研究火花。

辦理目的:

提供與會者理解「多元族群教育與文化回應教學」議題的國際趨勢,以宏觀的觀點解析相關理論與教學策略,藉由研討會舉辦邀請國內、外學者演講,提升與會者多元文化認知與文化平等之素養。
提供研究者論文發表及實務工作者經驗分享平台,以徵稿形式廣邀國內、外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發表,或透過理論與實務經驗的對話,激盪兩者之智慧火花,以重新解讀多元族群教育與文化回應教學關鍵點並前瞻未來發展趨勢。
透過國內學者與國外學者圓桌會議對談,以不同的文化視角激發與會者思維與創意,藉此交融在地化與全球化視野,思考新的觀點及解決問題策略,而有不同的學術研究觀點與實務工作之作為。

研討會主題:

在地化與全球觀點之對話與互看:多元族群教育與(或)文化回應教學的學術論述與思維,問題探討與解決策略,及相關議題研討。
理論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之對話與辯論:多元族群教育與(或)文化回應教學之研究者與教育實務工作者的發表與分享、對話或辯論、思辨與澄清、反省與檢視、發現問題與解決策略、創新與前瞻,及相關議題研討。
實務工作者的在地經驗檢視:多元族群教育與(或)文化回應教學之教育實驗政策、課程改革、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師資議題、學習問題、學習自主與生涯規劃等議題。
潛在議題的檢討與反思:包括意識形態、教育目的、教師信念、課程內容、學習者心理等面相,探究其實質存在的衝突、抗拒、或認同與轉向危機與轉機等實質問題的探討。
其他衍生議題:多元族群教育與(或)文化回應教學理論與實務衍生問題之討論。

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 教育部、科技部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
承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合辦單位: 台東大學原住民族教育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科技部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推動辦公室

大會簡易手冊下載:2019「多元族群教育與文化回應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手冊

本次研討會所發表之論文全文公開,採作者意願制,意即大會僅公佈願公開分享之作者其論文全文電子檔下載,條列如下:

A2-Professor Chih-Hsiung Tu-Digital Learning: Alone but Together or Together but Lonely?
B1-1-劉遠楨-原住民國小資訊課程CPS教學研究-以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為例
B1-2-陳嘉皇-博屋瑪國小PLC之泰雅民族數學課程設計
B1-3-胡美智、林俊瑩、林婕-繪本融入原鄉幼兒數學概念學習的運作與侷限
B2-2-郭東雄、林珈合-排灣族傳統水智慧與小學教學之結合
B2-3-潘東良、謝百淇-偏遠地區課輔師資培育制度中社區知識的回應性之初探
B3-1-黃思華-原住民科普文本電子有聲書之發展與研究
B3-2-陳姿螢、洪素蘋、樂鍇-文化回應教學量表編製
B3-3-李偉廷、邱俊翰、謝百淇-以地方本位教育提升原住民學生之地方感
B4-1-潘佩璇、王前龍-升學保障改制下原漢通婚戶子女原住民身分與認同之研究
B5-1-林世治、曾靜雯、許瑞強-原住民學生族群認同與文化認知之探討
B5-2-張佳慧、嚴代佳-原住民歌舞體驗對學生多元文化意識及原住民文化認同影響之研究
C-1-趙貞怡、葉怡芯、黃意涵-數位教材-透視
C-2-李昆翰、鄧宗聖、徐偉民-土坂國小實驗教育紀錄片-文化與數學的融合
C-4-陳艾竹-泰雅女孩與漢人女教師共伴學習之路
F-1-王文博、陳敏男、黃虹霖、畢偉華、鄒娜-新南向國家學生來臺假就學而真打工之研究
F-8-鄒娜-社會正義:中國大陸學前教育普惠性政策形成及價值思考

其他事項請參考:研討會網頁 2019MECRT/

研討會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