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簡介

本計畫長期追蹤原住民族(鄒族)學生分數概念的發展歷程,以及檢視原住民族學生在民族數學教材的閱讀行為(注意力分布與掃視歷程)。

第一年與第二年主要的研究場域在阿里山樂野部落(鄒族),以眼動型態探究鄒族學生分數概念認知發展;第三年與第四年主要的研究場域在臺東土坂部落(排灣族),以眼動型態檢視排灣族學生在民族數學取向教材的閱讀與解題行為。 

研究一:分數概念理解程度與困難檢視

結合微觀發生論設計(microgenesis)與縱貫性研究(longitudinal study)的特點,輔以眼動技術(eye tracking technology),檢視鄒族學生從三上到六下的分數概念理解層次,以及使用學習診斷分析軟體(PWBstar)檢視鄒族學生作答的表現(特別是“粗心”或是“猜測”的作答情況),釐清原住民族學生分數概念的理解程度與學習困難。

圖1 實地研究眼動儀器配置圖

研究二:檢視自編排灣族本位數學教科書

運用過去Sweller(2003, 2004)與Mayer(2005)所提出的認知負荷理論,檢視原住民本位教材是否符合Sweller與Mayer所提出的教學設計。由於教科書設計與編排對學習的影響相當大,教材文字、圖示的設計與編排是影響學習很重要的因素,能支持學生的閱讀理解 (Janko & Peskva, 2013; Peeck, 1993),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Morgan, 2014),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圖2 教學設計原則說明圖

研究三:檢視鄒族與排灣族學生在民族取向教科書 VS. 商業教科書的閱讀行為

檢視原住民族學生在民族本位教材的閱讀與作答歷程;其一,透過眼動技術檢視鄒族學生在民族取向教科書與商業教科書的閱讀行為,比較鄒族學生在各個版本教材的閱讀行為與偏好;其二,檢視排灣族學生在自編民族數學教材中,不同教學部件(例如:「題目」、「圖示」、「算式解說」)的閱讀行為(視覺注意力分布)。

圖3 教科書材料關鍵閱讀區域介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