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地區學校在開發原住民族教育課程時,須面對文化學習情境不易建構、學生族群多元等課題。本研究在106-109學年度與新北市樹林高中原住民專班師生合作,進行實驗教學,發展出「部落與我」課程(名稱暫訂),係以「部落」為主題,以「部落為本學習」和「探究導向學習」為模式,學習成果設定為完成一件展現再認識自己部落的作品(如部落摺頁)。透過由親而疏(自己->家族->部落)、由近而遠(樹中校園->鹿角溪人工濕地->崁津部落)學習單元的逐步引導,學生均可完成兼具知性與感性的部落作品。在探究自己部落的過程中,學生不但習得多技能,對部落的關懷之情油然而生,與部落連結均明顯增強,而所產生的成就感與自信心遠超過預期。本課程具有統整課程性質,並架構於多個學科共通的大概念,12個學習單元均可獨立運作,很容易轉化至普通班級進行教學。曾有同學分享,這個課程讓他在樂舞藝能之外,從不同面向學習如何成為原住民。還有一位同學,因為獲得有保障且穩定的工作而決定休學。所有族群或部落的永續發展,都需要不同才能的年輕人,學校提供激發潛能的學習機會了嗎?被現實生活磨出的早熟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民族教育和國民教育課程呢?這將是研究者持續的反思。旅程還在進行中~